印度,(印地語:???? ???????;英語:Republic of India),通稱印度(印地語:????;英語:India),位于10°N-30°N之間,位于低緯度,大部分位于熱帶和亞熱帶,是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一個國家,英聯邦的會員國之一,與孟加拉國、緬甸、中國、不丹、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,和馬爾代夫、斯里蘭卡隔海相望。印度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游資源。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,但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,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。印度在梵文中有月亮的含義,是美好的事物的通稱,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(今尼泊爾國境內)王子創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。目前印度已成為軟件業出口的霸主,金融、研究、技術服務等等也即將成為全球重要的出口國。印度是當今金磚國家之一,但工業基礎較為薄弱,農業方面還是不能基本自給。
印度全境炎熱,大部分屬于熱帶季風氣候,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。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,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。印度氣候分為雨季(6-10月)與旱季(3-5月)以及涼季(11-次年2月),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,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。
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,簡稱尼泊爾,為南亞山區內陸國家,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,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相接,東與錫金為鄰,西部和南部與印度共和國西孟加拉邦、比哈爾邦、北方邦和北國邦接壤。
公元前6世紀,尼泊爾人就已在加德滿都河谷一帶定居。之后印度的移民以及英國的入侵,共同譜成了尼泊爾的歷史。尼泊爾為農業國,80%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,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。
1992年后,尼泊爾簽署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,也成為南亞自由貿易區和孟加拉灣多層次經濟技術合作機制成員。
尼泊爾的氣候基本上只有兩季,每年的十月至次年的三月是干季(冬季),雨量極少,早晚溫差較大,晨間攝氏10度左右,中午會升至攝氏25度;每年的四月至九月是雨季(夏季),其中四、五月氣候尤其悶熱,最高溫常達到攝氏36度;五月起的降雨常作為雨季的前奏,一直持續到九月底,雨量豐沛,常泛濫成災。尼泊爾南北地理變化巨大,地區氣候差異明顯。分北部高山、中部溫帶和南部亞熱帶三個氣候區。北部為高寒山區,終年積雪,最低氣溫可達-41攝氏度;中部河谷地區氣候溫和,四季如春;南部平原常年炎熱,夏季最高氣溫為45℃。